編劇及導演的話 —— 甄拔濤
我有我專屬的亂世
這幾年,碰到很久不見的朋友,坐下來閒談時才發現,在社交媒體上好像過得不錯的她/他們,原來在這段時間過着驚濤駭浪的感情生活。當然,人類傾向在社交媒體展現美好的一面(另一極端是不停放負),不是親身見面,常常不能了解那人的內心(相對地)。
自《灼眼的白晨》開始,我都嘗試探索個人在激烈變動的社會狀態下,同時於私人領域經歷波瀾萬丈是怎麼一回事。上面提及的朋友不是特例,從另一些朋友口中,又聽到別的故事。我們經歷了數年疫情及移民潮的衝擊,這種狀況,又改變了多少人的感情世界?香港表面一切如常的生活,每個人心底又藏着多少暗湧?
於是,這些觀察成為了我創作《無法相見的夜裏》的起點。至於形式,我是用了一種難以定義的跨領域方式。我這才發現,我差不多兩年便創作一部以愛情為主體的劇作,2018年初的《如何向外星人介紹香港人的感情生活》,2019年首演的《柏林的金魚》,2021年《有你故我在》,2023年的《閃亮搖曳的雪》。我從來覺得,愛情故事不簡單,它反映著人心最幽微的地方,同時折射出時代的躁動與渴望。
(有劇透)我總會暗暗地找一首可以推動創作的歌曲。《無法相見的夜裏》有多支我喜歡的歌曲在背後推動。由創作起點的Yoasobi《或許》,到寫劇本時支撐著我的Every Little Thing《Fragile》,以至結尾必須用上我近期最愛的Billie Eilish 《Birds of a Feather》。後來一邊構思又一邊想起蘇慧倫的舊作《開門》(于逸堯作曲,林夕填詞)。當中有一句歌詞,這麼多年來仍然刻在我心中:
「沒有親不到的吻,
只是怕離不開的愛人」
聽來這麼多故事好像總能歸結到上面兩句歌詞。有時,沉船容易,離開困難。有時離開了,卻仍然念念不忘。什麼時候應該堅持,什麼時候應該放手,由所有的情感都放還予天地,是一生修習不斷的課題。
我看電影時,會一直待到電影結尾Roller完結才離場。因為對我來說,那才是電影的真正結局。也有朋友說:這是對每一位參與電影製作的人的尊重。我從來都覺得很幸運,能一直和優秀、出色的團隊合作。今次的台前、幕後,大部份都和我合作過。有些合作過一兩次,也有些合作多年。因此,我今次故意在最後一段影片,將他們的名字放在Roller,好讓大家都看到他們。黃浩然導演則是首次合作。兩年前因他來看《閃亮搖曳的雪》而認識。黃浩然導演的參與,為這個作品帶來很多新鮮的視角和內容。十分感謝他!另外,我亦衷心多謝東九文化中心及整個團隊一路以來的支持,讓我們實現了多個天馬行空的創作意念。下一個劇季的節目內容也會很精彩。最後亦感謝每位觀眾,謝謝你願意一起跟我們嘗試嶄新的實驗和體驗,希望你們享受是次演出。
祝願各位愛得自由、自在、自主!
*題目「我有專屬我的亂世」取自Dear Jane和八三夭合唱的《到底發生過什麼事》。謝謝黃偉文,填了這首令人深有共鳴的歌詞
影像導演的話 —— 黃浩然
一直想跟拔濤(導演、編劇)以及 Felix(監製)合作,今次終於有機會,好難得,畢竟是自己第一次參與舞台製作。
想當年於香港演藝學院畢業,雖然主修電視電影,總會認識一些戲劇學院同學,入行之後,遇上舞台劇出身演員,合作都是大開眼界,獲益良多。
我一年多之前,甚至跑去讀了兩個戲劇課程,想更了解演員,想跟演員有更好溝通。
我好相信沉浸式劇場,覺得這就是劇場未來其中一條路,既不會取代傳統舞台劇場,更只會壯大劇場。
人從來都需要故事,娛樂也好,文化藝術也好,不過人似乎一直都在改變講故事方法,希望愈真愈好,而改變往往由科技帶動。
由原始人結繩到象形文字,由古時於村口樹下講古到劇場/戲曲,到近代有印刷術,近百年有攝影、有錄音、有錄像,直到未來多媒體、VR/AR以至AI。
只要有人在,其實講故事永遠都需要,問題是怎樣聽故事,怎樣講故事,大家一齊努力。
製作團隊
編劇及導演:甄拔濤
影像導演:黃浩然
演出 ( 錄像部分 ):趙伊禕、黎濟銘、冼樂欣、梁天尺、陳秄沁
演出(現場):趙伊禕、黎濟銘、冼樂欣
美術指導︰馬家銘、馬語瞳
助理美術:黃卡蓮、張倩婷、陳綺琳
燈光設計︰梁劭岐
助理燈光設計:李天立
音樂設計:史嘉茵
音響設計:王梓健
影像設計:余穎欣
影像設計助理:楊承熹
服裝設計:張浩然
服裝統籌:呂琼珍
化妝:温筱敏、梁靜雯
影像拍攝及剪接:陳盛恩
收音:洪文軒
燈光:胡子亮
燈光助手:馮瑋祺、陳明
製作經理:李綻容
監製:陳偉基
執行監製:王禧彤
導演助理:毛曉珊|*
行政及票務:徐梓晴| *
宣傳設計:K
宣傳品攝影:關奕忠
宣傳片及劇照: 許康年
特別鳴謝:
AI恊力ManyMany Creations
Brown Sugar (Instagram: @brownsugarhk)
藝君子劇團
*「藝術人才見習配對計劃」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

編劇及導演︰甄拔濤
立足香港及德國劇場。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、德國曼海姆國家劇院駐院作家(2021-2022劇季)、前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範疇民選委員及文學委員會主席。《法蘭克福匯報》形容甄氏為當今亞洲炙手可熱的劇作家之一,至今已有七部劇作翻譯成德文上演。香港大學英國文學學士、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碩士及倫敦大學Royal Holloway編劇碩士。
英文劇本《未來簡史》獲2016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,為首位華人得此殊榮。中文劇本《灼眼的白晨》獲第八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。甄氏作品曾受以下機構委約及邀請演出:德國慕尼黑新音樂雙年展、曼海姆夏日藝術節、慕尼黑皇宮劇院、法蘭克福劇院、吉森國家劇院、弗賴堡劇院、蕯爾布魯根國家劇院、呂北克室內劇院、奧地利林茲劇院、法國布里昂松劇院、普羅旺斯維德志劇院、加拿大蒙特利爾CINARS雙年展、瑞典電台、南韓亞洲編劇節、台灣廣藝廳、香港新視野藝術節、國際綜藝合家歡、大館、藝穗會、香港話劇團、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等。
近作包括《魂端VR視像會議》、南豐紗廠世界之約《閃亮搖曳的雪》、新視野藝術節《後人類狀況》、大館 Spotlight《我最終死去的房子》(導演)、《有你,故我在》及《核爆後的快樂生活》、《柏林的金魚》、《如何向外星人介紹香港人的感情生活》、台北《洪水來了,我一個人在台北》(現場及網上版)、藝穗會《她和他們意識之流》及前進進戲劇工作坊《建豐二年》等。
Suhrkamp Theater Verlag代理甄氏部份劇作版權。
Official IG: @yanpatto
再構造劇場 Official IG: reframetheatre
photo by Max Zerrahn

影像導演:黃浩然
七十年代初生於香港,土生土長,八十年代尾開始以課餘兼職形式,為報章雜誌寫稿。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(電視電影文憑)、香港理工大學(多媒體碩士)、香港大學(心理學深造文憑)以及香港中文大學(運動碩士),曾任記者、編輯、翻譯,先後效力東方以及蘋果/壹傳媒兩大本地傳媒,也涉獵過廣告、電台以及網媒,亦曾代表香港,出戰第十屆全運會曲棍球項目。
自千禧年開始獨立製作,先後取得香港電台電視部十份外判製作合約,自編自導五個單元劇和五個單元紀錄片。2014年首部電影《點對點》面世,同年開始全職在大學擔任講師,2015年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,2018年連續發表短片《搵翻自己》以及第二部電影《逆向誘拐》,2020年與林子穎合導短片《四段四分鐘》,同年結束全職教書生涯,一年後推出第三部電影《緣路山旮旯》,本地票房首次突破1000萬關口,並同時獲台灣金馬獎跟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最佳女配角。兩年前推出第四部電影《全個世界都有電話》以及短片《老家》,後者改編自本地舞台劇《光們》其中一章,於第13屆台北市金片子大賽,獲提名最佳導演,並贏得「評審團特別獎」。
刻下正在製作第五部電影《廚師發辦》以及全AI生成動畫短片《九宵》。

演出︰趙伊禕(飾︰加欣)
香港演藝學院畢業,主修表演。
演出包括Love Production《香港式離婚》;香港話劇團《曖昧》;達摩工作室《聖荷西謀殺案》;再構造劇團《後人類狀況》、《未來簡史》;同流劇團形體演出《活在香港》;香港藝術節《論語》、《森林海中的紅樓》;天邊外劇場《禁葬 ─ 安蒂岡妮》等。
憑藝君子劇團《植物人》獲第32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。女主角(悲/正劇);劇場工作室《夜鷹姊魅》獲第二十六屆香港舞台劇最佳女配角(悲/正劇);憑香港話劇團《曖昧》和糊塗戲班《愛妻家》分別獲第三十屆、第二十二屆香港舞台劇獎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(悲/正劇)及最佳女配角(喜/鬧劇)的提名;憑再構造劇團《核爆後的快樂生活》和香港演藝學院《血還血》分別獲第十二屆、第三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女主角及優秀女演員的提名。
此外,她亦參與戲劇教學、影視、廣告及國語配音工作。

演出︰ 黎濟銘(飾︰研希)
2016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,主修表演。現為自由身演員。
參與演出作品包括:風車草劇團《我不好愛》、《餐廳》、《哈雷彗星的眼淚》、前進進戲劇工作坊《月明星稀》、《一了百了》;香港藝術節《我們最快樂》;英皇娛樂《最後禮物》;Ima Collab《Candide》、《無動物戲劇》;歷歷在目《牆邊練習曲》;天邊外劇場《假音雙姝》、《2042世界望鄉之旅》、《十牛圖》、《半入塵埃》;香港話劇團《灼眼的白晨》;劇場編作作品包括《博拉者》。
在學期間演出作品包括《仲夏夜之夢》、《慾望號街車》、《原野》、《青鳥》、《秩序》、《馴悍記》、三十週年演出《馴悍記》(跨學系演出)、《茱莉小姐》。憑《青鳥》獲學校頒發「傑出演員獎」,並獲得「匯豐香港演藝學院內地學習計劃獎學金」、「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獎學金」及「Bill & Esme Petty紀念獎學金」。
黎氏最近亦參與不同類型的拍攝製作,主演作品包括電影《從今以後》;電視劇《大誠實家》、《十七年命運週期》、《哪一天我們會紅》;MV《致明日的舞》、《時光邊緣的人》、《俄羅斯套娃》、《Bounce Back》。
Instagram: @chaimingjai

演出︰冼樂欣(飾︰Anna)
2018 年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( 財經新聞主修) 畢業,並完成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專業形體戲劇 青年訓練兩年制課程( PTI)。及後深造表演藝 術,2023 年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藝術表演系 畢業,熱衷表演、唱歌、插畫( IG: Jomehjie) 等。
近年戲劇演出包括:再構造劇場《 柏林的金魚 》 (完整劇本版 )、《魂端VR視像會議 》;西九文化區 x 再構造劇場《 郵差 》( 第 一部 )、《郵差本傳》;浪人劇 場《 緬甸歲月 》;西九創作人系列《 天真與世故 之歌 》、香港演藝學院《 點解去咗莫斯科?》( 憑 陳小燕一角獲頒「 傑出演員獎 」)、《 戲論·十 牛 》、《 天真與世故之歌 》、《 愛與資訊 》、劇場方程式《屋根裏 》等。

演出︰梁天尺(飾︰Hayden)
梁氏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學士學位課程,主修表演。
近期本地劇場作品包括:
《罪與罰》、《月明星稀》。
近期電視電影作品包括:
《看我今天怎麼說》、《白談判專家》、《白日之下》、《940920》、《二月廿九》。
其他演出包括:
《泥鯭的》微電影「創+作」支援計劃(音樂篇)
江逸天×蔡宛蓉 : The Dreaming
江逸天音樂會 : I am Afraid Of
黃衍仁音樂作品,陳衍江導演 : <世間有鐘反覆敲響>MV

演出︰陳秄沁(飾︰Sophie)
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(藝術學士,主修表演)。於 2021 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第十五屆香港藝術發展獎-藝術新秀獎(戲劇);憑前進進戲劇工作坊《被縛的普羅米修斯》普羅米修斯一角,同時獲得 2022 年度 IATC (HK)劇評人獎年度演員獎及第十四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女主角,以及獲提名第三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(悲/正劇);並憑前進進戲劇工作坊《西邊碼頭》Cecile 一角,同時獲得 2017 年度 IATC (HK) 劇評人獎年度演員獎及第十屆香港小劇場獎優秀女演員獎;亦憑方外無式《原塑》Evelyn 一角,獲提名第六屆香港小劇場奬最佳女主角。
舞台演出包括:前進進戲劇工作坊《月明星稀》、《在新的天,我們繼續往理想前進》、《被縛的普羅米修斯》、《2021 誰剎了大象》、《大驅離》、《西邊碼頭》(香港及法國巡演)、《屋根裏》、《建豐二年》、《卡桑德拉-表象終結的世界》、《石頭與金子》、《電子城市 director’s cut 》(香港及北京重演)、《醜男子》(香港及澳門重演);再構造劇場 X Felixism Creation《後人類狀況》、《有你,故我在》、《歷史與她們的愛人-安妮與聶政》;再構造劇場《柏林的金魚》(首演及重演)、《她和他意識之流》、《發光的害蟲》;香港藝術《鼠疫》、香港話劇團《未忘之書》等;方外無式《剎那》、《顧。盼我。城》、《原塑》等。
陳氏現為自由身演員及戲劇導師。

美術指導︰馬家銘
馬家銘是香港電影美術指導和舞台設計師。畢業於英國倫敦藝術大學,主修舞台設計。馬氏近十年活躍於影視美術及服裝設計崗位。參與作品包括電影《緣路山旮旯》,《七人樂隊- 別夜》,《踏血尋梅》,和舞台劇《魂端VR 視像會議》,和《所有記憶都是潮濕的》等。2022 年受邀參與首屆香港科藝藝術節,創作以人類五感為主題的原創短篇作品《五》,於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自由空間大盒進行3 場演出。
馬氏於2020 年創立Duo Scene Miniature 並發表電影 《春光乍洩》 的微縮場景短片,致力推動微縮創作。作品包括 《春光乍洩》,《胭脂扣》,《教父 》 ,和 《暖男爸爸》等場景模型及攝製短片。 2023 年受香港貿易發展局邀請,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《微縮一隅重遊一幕》個人展覽,以微縮藝術推廣電影工作者的專業。

美術指導:馬語瞳
曾修讀珠海書院新聞系,透過電影專業培訓計劃進入影圈,曾於金輝映画任職編劇及袁 和平導演助理,逾十五年 香港及內地影視創作和製作經驗。
除了《廚師發辦》、《七人樂隊》、《緣路山旮旯》、《暖男爸爸》等創作性美術場景,亦曾於《弊傢伙!我要去祓魔》擔任布偶師。此外亦曾出任網台監製及編導,設計實況靈探拍攝。影視以外亦曾主創 《starXross》及《Chrono Gate》電子遊戲。 俱備編導、統籌、製作、美術、道具製作、編輯、企劃營運能力的多功能電影人。

燈光設計︰梁劭岐
先後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,獲舞台及製作藝術學士(榮譽)學位,主修燈光設計及文化研究文學碩士。在學期間曾獲多個獎學金,遠赴芬蘭赫爾辛基藝術大學作學術交流。回流後,更醉心於燈光設計及劇場教育,任教於多間中小學及大專院校。
近期燈光設計作品包括香港中樂團《夜夜笙歌》,《四象和合》,《四餸一湯》;香港藝術節《笙世界音樂會》;香港戲劇協會《十二怒漢》;香港話劇團《半桶水》,《餘燼》,《未忘之書》;香港舞蹈團《凝》- 舞 x 武劇場巡演,《境》,《也文也舞花木蘭》,《演舞天地之忘憂部落》,《世一衝衝衝》;香港歌劇院《瘋狂的愛》;再構造劇場《郵差 》,《後人類狀況》;劇場工作室x LOVE Production《4000里》首演及重演;愛麗絲劇場實驗室《六月飄雪 竇娥冤》,《異例與法則》,《解構雷雨》;Rhythm & Tempo《歌仔姐仔「躂」著火之踢親你男友》,《男人Show得吧》等。

音樂設計︰史嘉茵
香港出生及成長,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,主修音響設計及音樂錄音。曾參加蘇格蘭皇家音樂戲劇學院交換生計劃。在2014年,憑「金龍」提名香港戲劇年獎最佳音樂設計。
於2016年成立非牟利音樂藝術組織「香村」,致力連結香港村落的事、地、人,為下一代保存及孕育鄉村的種種。近年,史氏一直致力保存鄉村學校的音樂和故事,特別是校歌、軼事和相關的歷史。 近期策展包括:《香。校變奏》時光藝術展及《村上吾家》在地環境音樂劇場。
她的創作源於學習感受鄉村與城市的相容與衝突,將身體成為器皿,讓聲音在當中流淌並與之共舞。音樂藝術作品曾與加拿大、新加坡、泰國、孟加拉國、澳大利亞、日本和中國各地展出。

音響設計︰王梓健
扎根於香港的音響工程師、聲音藝術家、及環境錄音師 ,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士(榮譽)學位,主修聲音設計。王氏堅信聲音是經歷世界的有力工具,並在此基礎上挖掘創造新奇且動人的藝術作品的各種可能性。
在2021年王氏成立了WAVINCITY – 香港城市聲音記錄計劃,以現場錄音方式捕捉和記錄人文聲景,讓聽眾感受不同時地人所產生的都市面貌,同時開放錄音成為藝術創作素材。於2023年他將兩年來收集的現場環境錄音,與創作團隊設計及編排出《聲響憶城》聲音裝置體驗,建構出一個獨特的旅程,尋求聲音、記憶與身份之間的關係。
此外,王氏亦以Same Departure 之名創作器樂音樂,親自編寫、製作樂曲,於2019年推出迷你專輯《The Journey Begins Here》;同時他為本地後搖滾樂隊CHAN is Swimming 成員,於2023年推出同名專輯《CHAN is Swimming》。
近期參與演出作品包括:前進進戲劇工作坊《野人如何開口說話》、《給美狄亞的男孩們》、藝君子劇團《蒲公英吃海洛英 2.0》、《植物人》、《牽牛花》、大館《夜漫漫》。

影像設計︰余穎欣
余氏關注透過作品發現和建立創作者和經驗者的關係。她相信由藝術所誘發的多重感受能揭示日常生活難以言明的真實面。
隨著2018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(ADC)資助成為「藝術空間」其一創作單位,她繼續擴展創作媒介,作品涵蓋了視覺藝術、實驗動畫、影像及聲音。近年,亦與更多不同創作人合作,包括詩人、音樂人、舞台創作者、編劇、社區構作者等等,她思考視覺表現的感染力,以及於一整個創作項目裏的特有功能和對人的感知所衍生的作用。
她的影像作品曾於香港、丹麥、英國等地展出, 包括香港大館(2021),香港藝術中心(2021),香港藝術館(2019)、Dynamo(2018)、SPLICE Audio Visual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(2018)、藝穗會(2017)、牛棚藝術村(2017)、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(2017);亦曾獲收錄於《我們的錄像宣言2——記述的衝動》(2021)、《字花——土瓜灣敘事》(2021)、《愛在瘟疫時》(2021)、《候鳥》(2018)等等。
余氏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獲得藝術碩士學位,及於嶺南大學獲得視覺研究學士學位。現為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媒體實驗室的導師。

服裝設計:張浩然
曾從事時裝設計及香港(國際)主題公園內特別節日服裝設計,為非凡美樂歌劇製作的服裝設計包括《狄多與阿尼阿斯》、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、《遊唱詩人》、《愛情靈藥》、《波希米亞生涯》、《血灑英廷》、《老柏思春》、《蝴蝶夫人》、《魔笛》、《風流寡婦》、《諾瑪》、《凱撒大帝》及《英宮遺恨》等。他曾為再構造劇場《我最終死去的房子》及新視野藝術節2022 《後人類狀況》擔任服裝設計。他又為香港戲劇協會主辨的話劇《兒欺2020》擔任服裝及形象設計。
張氏於2015年獲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頒發中國繪畫文憑。他的水墨畫作品更於香港、倫敦及米蘭等地方展出。2022年4月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舉辨首個以潑墨山水為主題的個人水墨畫展《四月的情意—畫宴》。

影像拍攝及剪接:陳盛恩
Match Chan Video Ltd.創辦人,以其優秀的視覺敘事能力和創意而聞名。
一直參與不同製作的各種創作階段,包括概念開發、劇本撰寫、攝影、剪輯和後期製作。
陳氏從事影像製作,拍攝等工作多年 曾與多個商業品牌及慈善機構合作。
曾合作單位:ViuTV、生命是點滴、香港理工大學、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等。
近年陳氏更多參與劇場演出,合作劇團包括:再構造劇場、唯獨舞台、香港小莎翁、進取演藝、HKATTS 等等。
近期參與的舞台製作,香港小莎翁:《Tempest》、《Walkie Talkie》、《Hubbub》、《Julius Caesar》,再構造劇場:《歷史的愛人》、《有你故 我在》、《後人類狀況》、《閃亮搖曳的雪》,前進進戲劇工作坊:《建豐二年》 ,唯獨舞台: 《夜鶯》、 《童年時就如此經過》。

製作經理:李綻容
香港演藝學院藝術榮譽學士,主修舞台及技術管理系,畢業後一直從事舞台管理及商業活動項目管理工作 。
曾合作單位:大國文化製作有限公司、任白慈善基金、商台製作、香港歌劇院、都會歌劇院、非凡美樂、香港小莎翁、劇場空間、進取演藝、進念二十面體、iStage、思定劇社、前進進戲劇工作坊、再構造劇場、穆如室、鄧樹榮戲劇工作室、香港青年藝術協會、法國五月、新視野藝術節,大館等等。
近期參與製作,香港小莎翁: 《暴風雨》、《Walkie Talkie》、《Hubbub》,再構造劇場:《歷史的愛人》、《他和她的意識之流》、《柏林的金魚》、《核爆後的快樂生活》、《有你故我在》、《某種不明的東西》、《後人類狀況》、《宇宙到處的聲音》、《閃亮搖曳的雪》、《我最終死去的房子》,前進進戲劇工作坊:《建豐二年》,iStage:《相聚21克》、《走音大聯萌》首演及重演、《正是這樣的生活》,非凡美樂:《魔笛》,唯獨舞台:《夜鶯》、《童年時就如此經過》,南豐紗廠:《我們之間》,劇協:《兒欺》,鄧樹榮戲劇工作室:《兩夫妻》,卓韻芝:《Sound Of Silence 2021》等。近期監製作品 《貓與海邊的森林》、《全世界靜晒》。

策劃及監製︰陳偉基
現為藝術策劃人及監製,英國倫敦金匠學院修讀創意及文化企業(劇場及表演專業)碩士,以筆名肥力從事藝評及插畫工作,再構造劇場的監製,同時成立跨界藝術事業 FELIXISM CREATION,以策劃具創意及啟發性的節目。2022年策劃「想像力研究所」,為新類型藝術創作提供平台及支援。近年嘗試開拓不同藝術類型與科技演出,包括︰《宇宙到處的聲音》(2022)全景影像測試 ; VR體驗演出《魂端VR視像會議》(2023),《少年馬可宇宙漂流記》(2023) 及《給下一輪(虛擬)盛世的備忘錄》(2021) ; 體驗劇場︰觀眾自行對坐體驗的《千方百計》(2022),《貓與海邊的森林》(2021),《有你,故我在》(2021)、《她和他意識之流》(2018)﹐英國Factory Irregular 虛擬體驗劇場《Together》(2019布拉格四年展邀約演出);媒體播放及其他演出︰《Milonga online by the sea》(2021)、《未來 藝術》(2021) 等。另陳氏獲得藝術發展局「藝術發展獎新秀獎(藝術評論)」(2015),現為「香港小劇場獎」評審。
IG :felixismcreation
photo by: Lala Alieva

執行監製:王禧彤
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創意藝術與文化學系(音樂),副修視覺藝術。曾於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任職行政經理,處理節目監製工作及劇場營運,及於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擔任助理營運經理。現為自由身藝術行政、監製及計劃統籌。
曾合作單位包括西九文化區、大館、前進進戲劇工作坊、再構造劇場及Felixism Creation等。
近期參與及監製項目包括:再構造劇場《魂端VR視像會議》、《我最終死去的房子》、《宇宙到處的聲音》;Paprika Studio《少年馬可宇宙漂流記》;前進進戲劇工作坊《20XX 2XXX XXXX》、《2021誰殺了大象》、《午睡》、《聽搖滾的北京猿人2021》;西九自由空間《TechBox 2023: 旅人與聽者》、《遙距在場》;劉銘鏗《回味・舊時・佮佮冚》 (再嘗版) 等。